全球新能源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TIC对话: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创造”与“循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创造”与“循环”

   2021-12-10 PingWest品玩62820
导读

品玩分析师 郭海惟对话嘉宾:中科海钠CEO 唐堃博萃循环CEO 林晓蔚能CMO 杨震郭海惟:非常感谢可爱的卜默吉。我们知道能源是整个经济发展和文明体系非常重要的基石,也是我们TIC大会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今天上午有两

 

 

品玩分析师 郭海惟


对话嘉宾:


中科海钠CEO 唐堃


博萃循环CEO 林晓


蔚能CMO 杨震



郭海惟:非常感谢可爱的卜默吉。我们知道能源是整个经济发展和文明体系非常重要的基石,也是我们TIC大会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今天上午有两场关于能源的讨论,一个是关于储能,一个是新能源。今天下午就会把目光投向到跟我们更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那就是动力电池。今天的标题是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创造与循环,TIC大会安排到了从动力电池的生产端、资产运营和回收的不同的资深人士来参与讨论,三位先各自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公司。


唐堃:大家好,我是来自中科海钠的唐堃,中科海钠是国内第一家专注做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最近两三年获得了公众的关注,技术已经存在好多年了,叫中科海钠,我们核心的技术来自于中科院物理所,也是中国二次电池研发的国家队,我们做这个事情做了十年,2017年注册成立,目前是四轮融资,现在的团队在北京、溧阳、山西太原有三个基地。过去几年把钠离子电池从实验室克级的材料做到了吨级,从低速车5度电到10度电,到家庭储能100度电,最近我们在山西太原推出全球第一个1兆瓦时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从产业化的速度包括产品的领先性来讲,目前应该是在全世界排在前列,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钠离子电池也是被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能源局作为重点的新型储能技术做开发。



林晓:大家好,我是博萃循环的林晓,我们目前市场上已经装机的三元磷酸铁锂的回收,包括未来要装机的,包括像氢燃料的动力电池,包括像唐总他们后期下一代电池,我们都在做相关的研发和生产部署。我们应该是目前全世界参与整个回收产线设计建设和运营最多的团队,我们目前大部分业务在海外,70%以上的收入现在是来自于中国以外的市场。国内也包括像头部的能源公司、矿业公司、电池公司、回收公司,也是我们的相关客户,我们后期也希望通过把整个新能源体系下关键的能源承载介质也就是动力电池,包括后续的储能电池,它在末端的资源回收、材料闭环,能够赋予下一代新的电池的再生的能力,做成电池资源最优化的管理。


杨震: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这个沙龙也非常有意思,我们有电池的设计和生产的厂商、合作伙伴,也有电池进入到回收再生阶段的合作伙伴,我们跟林总这边业务的交集还是蛮多的。蔚能这家公司是很年轻的公司,我们到现在成立一年时间,不是特别典型意义上的创业公司,因为股东方、发起方还是相对比较强大。运营一年以来,我们现在手上管理和持有的电池资产超过4个GWH时。我们预计2025年,我们运营、管理和自持电池应该会保底100个GWH,大概150万辆车左右。管理这么大规模的电池资产,我们需要具备三个非常坚固的底层能力,第一个是我们要对电池本身非常有认知,我们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充分挖掘价值。第二,我们怎么通过物联技术和数据,让电池本身和电池资产得到安全运营和管理。第三,在这来个基础之上,我们也一直在关注我们金融的服务能力,因为购买这么多资产,管理这么多资产,需要一个强大的具有金融服务能力的团队。这是我们现在在做的三方面的能力建设。在大量坚持运营之后,终究有一天会面临这批电池退役,在退役时,我们怎么样能够高效低碳地将这批电池进行再利用、再循环,现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课题。


郭海惟:第一个话题跟刚才提到的能源再利用有关系,我们最近看到比较出圈的一个事情,锂资源的资源短缺。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我们在2030年以后要实现逐步退出化石能源燃料汽车肯定是有相应的挑战的。在这种情况下,锂短缺的趋势是否会成为阻碍锂电池成为未来动力汽车的核心解决方案,还是说有其他方案来填补类似的问题?既然是锂电池的问题,先请锂电池相关的人士来回答。先请杨总。


杨震:首先我们现在的锂电池基本上里面用到的材料都是战略级别的,在全球的储量首先是十分有限,第二,我国的锂电池行业大量依靠进口。我总结有两个方面的工作是我们现在应该去关注的。一是怎么让一块电池用得更久,生产更少的电池来服务更多的车。二是电池不能用了之后,怎么高效的回收再生,让原材料再进入到上游体系,进入低碳化的循环,这两个点是我们关注的。首先基于我们现在整体蔚来的换电网络,今天我们达成了700座,基于这样的换电的运营网络,我们可以做到电池的大均衡,让电池在它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生命状态,这样我们原来可以用8年的电池,实际上有可能会被用到10年、12年,这样就达到了以少量的电池来服务更多的车的目的。第二是我们现在也是在跟林博士这边做很多课题的探讨,包括跟中科大,包括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华友)循环,我们都在探讨怎么能让退下来的电池能够大批量、高效化地进行回收,这样来满足我们对于新能源电池和新战略原材料的需求。


郭海惟:杨总给出的答案是让电池在更少的容量下跑更长的时间。请林总。


林晓:这块最大的肯定是来自于资源的再生。还一块,资源的数据,我们这边得到的资源的数据可能相对更乐观一些,已经探明的数据是一方面,还有大量未探明的,包括现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也会有更大的拓展,这几方面国内已经做了很多拓展。随着后面能量密度的增加,每一度电所需要的资源量会更少,这块会削减对锂的需求。另外像电池资产和换新模式,比如在商用模式下,如果是确定路径和闭环情况下,就不需要装能跑800公里和400公里电池,装载量下降,运行效率提高了,也会有更高的使用效率,相关资产的配置也会有新的迭代空间。第三,我们还会有很多新的替代的下一代电池的路线,一方面提高能量密度,减少锂的需求,比如像锂固态的电池,还有一些可以用钠离子电池或者其他的体系。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xnywlw.cn/news/show-5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阴市鑫宏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7266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