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前,市级财政按照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1比例出资,重点支持车辆示范应用等。
对车辆配套使用的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部件,本市给予相关车辆生产厂商资金奖励。其中,相关车辆取得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的,本市按照每1积分20万元给予奖励,由统筹资金安排15万元,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企业所在区安排5万元。 简单来说,该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上海将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给予补贴。 无独有偶,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指出,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
如果说上海支持燃料电池发展是个例,那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这则意见一出,就意味着燃料电池将得到政策上的利好。为什么?电动汽车正是最火爆的时候,却被泼了不少的冷水。反而是一直温吞的燃料电池,突然热度起来了?
有人说,日韩搞氢燃料电池,所以中国也就跟风搞,美国跟欧洲就没有跟风。但事实真是这样吗?当初中国发展新能源的时候,美国和欧洲也没有搞,但事实证明了新能源是时代主流,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先见之明,让中国难得在汽车市场上有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燃料电池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目前充电快、能商用的东西一共就三样:超级电容、钒电池、氢燃料电池。其中,超级电容体积大、价格贵、有毒性、能密太低,最多适用于公交车和叉车等大车,暂不具备家用车普及条件。钒电池体积更大、价格更贵、毒性也强,也就轮船和风/光电厂储能站可以用,同样否决。最后,就只剩下氢燃料电池了。
氢燃料电池,体积合适,充电可比加油还快,充一次能跑一千公里,简直完美。而且氢气几乎哪里都能生产,哪里都能消费,是真正的清洁能源。可以说,不管是从哪方面出发,氢燃料电池都是发展新能源的最佳方向。那么,氢燃料电池真的没有短板吗?实际上是有的,而且数量不少,难度不低,否则也不至于还没普及了。
首先,是运输的问题。气氢拖车在300公里以内运输具有成本优势,中远距离运输,液氢占优,且在400公里后液氢的成本优势大于管道运输。举例子说明,将国内的风/光发电站和西南水电基地都用来生产氢能,即便出厂白菜价,最后都拉不到国内的一线城市,就算是就近的二线城市都够呛。
这个问题最后其实归根于氢的保存问题。氢气非常活泼,稳定性极差,泄露后易发生燃烧和爆炸。而且作为元素周期表上的第一号元素,氢的原子半径非常小,氢气能穿过大部分肉眼看不到的微孔。不仅如此,在高温、高压下,氢气甚至可以穿过很厚的钢板。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新问题的出现——民众接受程度。如石油之类,只要避免热源就能保证安全,因此虽然有危险性,但因为其稳定性问题容易被人接受。但是氢能的不稳定性使得它很难被人接受,这就导致了人们不但不接受氢能源车型,更是很难接受加氢站的存在。同样举个例子,明天规划在你家街道对面建一个加氢站,你能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