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致力于寻找可持续替代能源,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中国已经是光伏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的最大生产国。据估计,到2040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5%。
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经济增长,加上强大的工业部门、可观的人口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化进程,不仅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然而,中国认识到颗粒物对健康的有害影响以及依赖外国能源带来的风险,投入大量资源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同时努力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中国在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投资者。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数据,010年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投入了惊人的7580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排在第二位,日本排在第三位,美日两国分别拨款3560亿美元和2020亿美元。作为参考,整个欧洲投资了6980亿美元。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这笔可观的投资似乎有了回报,因为据估计,从2019年到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扩张的40%。
太阳能和风能
在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能被列为重点优先领域。因此,中国不仅确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生产国的地位,而且还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追求新能源。即使在2020年,中国也将增加72GW的风力发电能力和48GW的太阳能发电能力,这使得2021年中国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总量达到900TWh以上。中国还引领了集中太阳能发电(CSP)的全球扩张,2020年增加约200 MW。
然而,该领域的开发商目前面临着相当大的财务挑战,这主要是由于与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发电厂相比,发电成本更高。随着对陆上风能和光伏发电的补贴将于2020年到期,对海上风能的支持将于2022年结束,中国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继续扩张的步伐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许多专家预计新增产能将会减少。在这种背景下,例如,中国2020年7月的光伏招标表明,开发商将倾向于将重点转移到更大规模的公用事业项目,以受益于规模经济。这可以在补贴停止后,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很可能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尽管存在这些不确定性,但很明显,中国仍高度致力于增加非燃料能源消费中的份额。这可以从国家能源局(NEA)最近发布的一份计划草案中看出。草案主张,到2025年,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占中国总用电量的比重将从2020年的9.7%提高到16.5%左右。
水力发电
除了太阳能和风能,中国还是全球水力发电的领导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比如2012年建成的三峡大坝,其发电量达到创纪录的22.5 GW。然而,大型项目活动并不止于此。金沙江上有两个旗舰项目正在建设中。包括10.2万千瓦的乌东德水电项目,预计满负荷发电38.9TWh,以及16GW的白鹤滩设施。建成后,后者将成为仅次于三峡大坝的世界第二大电站,也将是首批配备1GW水轮发电机的项目之一。
生物质和生物燃料
最后,中国生物质发电能力也超过世界其他地区,占2020年全球新增发电能力的近三分之二,当年上半年累计装机达到25.2 GW。未来,中国宣布对这类能源的补贴将在2021年转为拍卖,特别侧重于支持“利用热电联产和利用农业或城市垃圾产生的燃料”的项目。此外,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将引领全球生物燃料产量的增长,因为许多省份将引入乙醇混合燃料,并增加投资以提高产能。
结论与展望
毫无疑问,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确保未来的能源需求。中国已经是光伏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的最大生产国。据估计,到2040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5%。然而,尽管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中国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仍需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因为煤炭、石油和其他液体仍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大部分。
但在最近批准的“十四五”规划中,中国将二氧化碳浓度降低18%、能源强度降低13.5%的目标纳入其中,再次重申了对这一目标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