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国新能源车换道先行

   2022-01-21 2980
导读

小鹏汽车的生产车间。小 鹏供图第130届广交会上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展台。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摄工作人员在集度汽车样车内调试。集 度供图中国新能源车表现如何?日前,

 


 






小鹏汽车的生产车间。小 鹏供图






第130届广交会上的比亚迪刀片电池展台。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新华社记者 周佳谊摄






工作人员在集度汽车样车内调试。集 度供图


中国新能源车表现如何?


日前,工信部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年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超过了历史累计出口总和。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分别达到20%和40%的目标很可能会提前实现。”


亮眼成绩单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取得了哪些创新?如何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竞争形势?


以新技术开辟新战场


“国产新能源车很成熟了,不管是续航里程、安全和舒适性,还是车型设计都很出色。”家住湖南长沙的小张正计划购置一辆汽车。“和家人商量了几次,基本决定选一辆小鹏的车。”


小鹏,是中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之一。“除了以小鹏、蔚来、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主体还包括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和以百度、小米等为代表的跨界企业。”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低碳业务部节能战略研究室主任陈川说。


群雄逐鹿,各有优势。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研发经验深厚、销售体系完整,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保持燃油车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造车新势力抓住智能化、换电、增程式、性价比等特点,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跨界企业则拥有充裕的资金储备和强大的软件能力、生态优势、算法积累。


新能源汽车既是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技术特征来看,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我们与国外车企相比有较大差距,在高度市场化的汽车业,短时间内很难追平。但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奋起直追带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研究员孙超认为,“这本质上是换道发展。”


面对新赛道的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开辟了哪些创新技术?


陈川表示,新能源汽车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传统动力总成的技术要求弱化,避开了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薄弱环节,反而开辟了“三电”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全新赛道。“三电”,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


孙超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具备冲击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潜力。大规模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是最大的核心优势,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


比如比亚迪,长期深耕动力电池、混动技术,已具备自己的电力电子芯片生产能力。倾力打造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中,除了时尚的外观、可靠的品质,其兼具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技术已成为一大亮点。


“作为消费者,不懂底层的技术,但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肯定是最关注的。”小张的想法代表了大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颜值和配置之外,车辆的安全性是基本。


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背后,是无数次充分模拟消费者各种极限使用场景的测试积累。比亚迪的整车碰撞实验室在满足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还设计了更多高于标准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除了进行正面、侧面、追尾等常见的碰撞测试之外,针对路面交通的复杂性和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安全测试,比如最高时速120km/h的正面撞击、超高难度的小偏置碰撞等。


按照行业标准,15万公里的整车寿命足以覆盖90%的用户需求,市场上大部分高档车的设计寿命是30万公里,而比亚迪“汉”的整车寿命目标则定在60万公里。


“续航里程、安全性等痛点问题得到大幅改善,动力电池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专用底盘设计、投产领先于世界。”陈川表示,中国在关键“三电”零部件领域成功培育出了多家巨头企业。中国动力电池优质产能大,技术迭代快,近年来吸引了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定点合作。


“先进、合理、安全且创新的产品。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孙超说。


以智能化打造差异化


除了在能源、技术领域深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和跨界企业,以前卫的概念和极富想象力的构思,正擘画着智能汽车的蓝图。


“互联网企业入局汽车领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的融合发展。”陈川表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软硬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培养了大量人才,这成为他们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法宝。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xnywlw.cn/news/show-10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阴市鑫宏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72668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