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补贴,谁能救新能源汽车?无疑,新能源车险是一策。
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中国精算师协会先后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
与传统机动车商业保险相比,《专属条款》明确,既为电驱动、电池、电控系统提供保障,又全面涵盖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使用场景,且“自燃”问题也有了明确规定。
价格呢?在现有存量新能源汽车保单中,将近80%的新能源汽车保费持平或下降,仅20%新能源汽车面临涨费。25万元以下车价的新能源汽车投保车损险,保费只降不涨。
新规出,变局至。这份专属车险背后是什么?
新能源车大“势”与小“市”
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国内汽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销量已超过全年预期。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17.8%,持续增长继续高于前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渗透率达到19.5%,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12.7%。预计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6倍。预计明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或达500万辆,同比增长47%。
而申万宏源证券金融分析师葛玉翔团队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达1046万辆,保有量达3565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交强险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纯电动汽车个人用户占比46%,出租、租赁占比35%。个人不排除个人购买,但最乐观的估计是个人用户占购买量的40%左右,而北京和上海这两个限购城市是个人购买量最多的地区。
12月14日,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召开,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市场数据室主任李冰阳的话揭开了真正的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在燃油车市场,A级车市场一直是主力消费品,个人消费的比例基本上是91%;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A00级别市场95%是个人消费,而在A级市场里面只有56%是个人消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要在A级车市场占据主力的消费地位。”
除了专属保险,新能源车还需要什么?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据此计算,2020-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保持30%以上的复合年增长率。按照保守估计的汽车市场总量2500万辆计算,25%意味着525万辆新能源汽车。
数据是市场的一种语言表达,但是我们还是要思考:如果没有政策红利,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冲动有多大?在汽车市场的存量竞争时代,新能源汽车如何从燃油司机手中分蛋糕?如果海外品牌大规模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结构会调整到什么样?
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要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关注整车制造,必须更加注重上游产品的供给,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动力电池原材料供给稳定和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据了解,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电池可达到整车成本的40%,同时电池也是引发新能源汽车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我国基本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但部分核心材料、芯片、装备等仍受制于人,如钴、镍资源进口达到了97%和92%,车用芯片自主率不足10%,受自然灾害、基础设施障碍或地缘政治摩擦等影响导致的断供风险依然存在。对汽车企业来讲,供应链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战略因素。解决供应链短板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新能源汽车赛道未来的竞争将聚焦智能网联,下一代汽车超过80%的变革会来自电子电气架构、芯片和软件。
新能源车企如何抢占车险战略高地?
主场白热化,新风口却已来。
上一个秋天,国产锂电池“一哥”宁德时代与人保财险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此次合作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宁德时代作为特斯拉、蔚来、大众等多家车企电池供应商,发展新能源保险相关业务或许能为电池主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60%。
是的,与车主同样期盼新能源车险的,还有全国近200家新能源车企及超33万家相关企业,随之也将诞生全新的新能源车主服务生态。
新能源直营模式兴起之后,订车、交付、投保等权利开始回归车企。而车险的刚需属性非常强,新能源车险是车企直接连接C端用户的“金线”,车企可以就此拓展汽车保养、理赔维修、汽车金融等汽车后市场业务,成为消费者用车综合服务的主要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