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物联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双碳”背景下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制氢国 专访权威专家徐锭明:氢能企业要学会数字化转型,并做好十件事

   2021-12-22 730
导读

11月的一天清晨,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像往常一样,5点多就起来学习,并在朋友圈发了“推动绿氢成为低碳能源组成部分”的资料。  作为能源系统的“老兵”,徐锭明曾参与过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领域的多个重大

  

11月的一天清晨,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像往常一样,5点多就起来学习,并在朋友圈发了“推动绿氢成为低碳能源组成部分”的资料。


  作为能源系统的“老兵”,徐锭明曾参与过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领域的多个重大事件,并主持过“十一五”能源战略规划的制定工作。


  然而当天和《》记者见面时,他身着灰色棉服,穿着低调朴实,十分平易近人,虽已年逾古稀,讲话依旧中气十足,更难得的是思维异常灵活。在他随身携带的红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了对于低碳能源发展的研究心得。


  虽已退休多年,但每天关注能源领域热点新闻仍是徐锭明固定的习惯。日前恰逢《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而我国不久前也刚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记者抛出其中关于氢能的话题,他对此观点密集且视角独特,频频妙语连珠。


  他表示,自己早在2015年就发表过文章,提出中国有可能率先跨入氢能时代。但现在对未来氢能发展喜忧参半,喜的是现在全国都将其作为重点在发展,忧的是担心一哄而上导致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氢能发展首先要回答五大问题


  近年来多家氢能源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厚普股份(300471)(300471,SZ)、亿华通(688339,SH)、美锦能源(000723)(000723,SZ)等近一年多均实现了股价翻倍行情。


  在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同时,氢能产业发展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亟需解决。比如在“双碳”背景下氢能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我国氢能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是什么,氢能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怎样等等。


  面对记者的疑问,徐锭明表情凝重,并加重语气强调,对于当前氢能发展,首先要回答五大问题:氢是什么?氢从哪里来?用什么样的氢?怎么样用好氢?如何打造氢产业链?


  在发展氢能的道路选择上,他强调,氢能工作一上手就要开展数字化转型,学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必修课,而拥有数字能力也是企业的基本功。


  他认为,我国发展氢能要做好十件事:氢能的质量、氢能的计量、氢能的绿色、氢能的安全、氢能的成本,氢能的应用、氢能的设备、氢能的培训、氢能的法规、氢能的科普。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优势,为何被市场如此看好?


  对此徐锭明表示,作为能源,氢有两个极具竞争力的特征:高能量密度,单位质量的热值约是煤炭的4倍,汽油的3.1倍,天然气的2.6倍;另一方面,氢可存储且无碳,和电力相比可实现跨时间及地域的灵活运用。


  在当前的“双碳”背景下,氢能的推广应用有着重要的战略支撑意义,氢能源在应用场景方面极为宽广,在工业、供热、建筑、交运等高排放量的领域有着广阔深远的前景,深度脱碳的属性注定其不可或缺。


  同时,氢能在构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徐锭明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靠氢能,二靠储能,三靠智能。他介绍,氢电耦合是构建我国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


  徐锭明表示,中国具有丰富的氢能供给经验和产业基础。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初步评估现有工业制氢产能为2500万吨/年,可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提供低成本的氢源。


  “所以要创造、创新氢能使用技术,推动氢能发电技术,未来我们要就地制氢,结合管道输送,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成本不受地理困扰,灵活应用不受时间困扰,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铺路。”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预计到2050年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20%~25%


  谈及氢能的应用,徐锭明向《》记者强调,要综合思考能源革命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碳中和时代氢能的地位和作用、新型电力系统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新的工业体系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新兴农业体系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新的社会体系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民生体系建立中氢能的地位和作用。


  在工业体系中,氢能源产业链可划分为上游:氢生产与供应;中游: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及核心零部件;下游:燃料电池应用。


  其中作为下游的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交通、固定电源和便携式电源。


  徐锭明介绍,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的迅速发展,氢能作为最适宜的燃料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氢能来自于水,使用后的产物仍为水,形成了一个可循环闭环系统,具有可持续性。


  中金研报也认为,氢燃料电池适合占用空间要求不高、长续航的交通运输场景,例如公路、重卡和航空。


  因此,这种上游原材料的平价前景一旦形成,就代表着为氢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那么,这条产业链的上下游又会如何实现传导呢?


  成本的下降,会带来下游需求的集中爆发。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对燃料电池汽车总体技术路线的规划显示: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左右;203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


  事实上,即将来临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计划采用2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冬奥会用车。据银河证券研报,在国际上,美国、日本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累计销量(含租赁)已经超过1万辆。多国在相关规划中也提出,要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2020~2025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有望达到16.64%,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0.5亿美元。预测2050年,氢能源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需求,有望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25%。


  可再生能源和绿氢协同互助发展


  氢能有多种分类,到底哪一种是最清洁最有前景的呢?


  徐锭明介绍,目前,成熟的制氢手段主要包括化石能源重整制氢(蓝氢)、工业副产制氢(灰氢)以及电解水制氢(绿氢)三种。长远来说,只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绿氢”才能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


  “关于氢能发展已经争论了多年,我此前在几次会议上也讲过,要推动绿色氢能发展,打造能源革命的第三大支柱。”他认为绿色氢能有四个助力:第一,助力双碳目标的完成;第二,助力能源结构的调整;第三,助力可再生能源发展;第四,助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而在当前,氢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问题,例如成本较高、关键技术受限、配套尚未完善、市场仍需培育、二氧化碳处置等。


  徐锭明进一步分析,使用煤或天然气制氢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化石能源作为原料终究不可持续,还会产生新的污染。另一方面,使用甲醇等化工原料制氢会受到上游产品的约束,产量和价格浮动较大,难以形成稳定的供给。使用工业尾气制氢同样也面对原料少、来源不稳定等问题。


  他强调,从当前来看,可以支撑未来巨大氢能需求量、原料来源稳定的制氢方式应该是电解水制氢。然而目前因为成本太高,电解水在氢能制备产业中只占4%左右。


  中金研报认为,目前氢能终端使用价格较高,预计电解水制氢成本将在2040年前实现与煤炭制氢平价。


  徐锭明告诉记者,如果能考虑将我国每年大量不能上网的风能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能源利用,可以极大地降低制氢用电成本,推动电解水技术推广使用,同时可有效解决可再生电力的消纳问题。


  他总结说,用可再生能源支撑绿氢发展,绿氢支撑可再生能源消纳,只有通过协同互助,才能实现效益的倍增,并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qxnywlw.cn/news/show-7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江阴市鑫宏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9072668号-4